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105學年 中學生網站讀書心得寫作比賽 3月15日得獎名單


315日  
      
特優:
     高二智 范振堉
             
甲等:
     高一智 楊崴婷
                   
     高二智 周岑恩

            張簡德涵
                         

        高三智 鍾宜倫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三年級
班  級:高三智
科  別: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鍾宜倫
參賽標題:《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讀後感》
書籍ISBN9867191080
中文書名: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張炳惠
出版單位:核心文化
出版年月:20063
版  次:二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張炳惠-韓國人,自小英文能力卓越,因此於十九歲那年獨自前往美國留學。雖家境富裕,支付她在國外的費用綽綽有餘,但仍然堅持打工支付生活費。並以全額獎學金繳納學費;後來遇到她先生的三個孩子,生活上遇到種種衝突,她相信「先要求自己,一定可以改變孩子」的原則,培養他們相互合作、彼此關愛、時時閱讀等生活中的小細節。她認為小細節關係成功很大。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自信,並肯定他們的努力。

二、內容摘錄:
不管年紀多小,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分清楚自由與自律的差別。(p.9)陪伴他們集中精神一起讀書、跟他們一同絞盡腦汁想辦法,但讓他們自己解出答案。(p.63)先奠定基本功力,創意隨著而來。(p.63)認清自己,徹底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在可能的範圍裡,尋找最佳的方法。(p.145)孩子們的教育,不能像是跟著流行換衣服,而是去尋找出最「適合」孩子的style(p.281)教育孩子成功的秘訣很簡單——不施行嚴厲責罵教育,也不為孩子們找尋特別的教育方式。父母和諧的家教,就是秘訣。(p.281)所有的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還有才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應該以自己為榜樣,來帶領孩子們學習。(p.281)

三、我的觀點:
張炳惠博士自小跟著父親學習,而其一言一行皆深深烙印在張炳惠博士的腦海,父親自立榜樣,勤奮閱讀,孩子也自然而然養成閱讀習慣。父親的自我落實並從小細節開始著手的好習慣,也培養他的孩子可以為國家,甚至世界盡一份心力,對社會也具有良善的影響力。
張炳惠博士家境富裕,但她選擇靠雙手賺取在美國一切的生活費。對大眾而言不論是身體或是心靈皆是相當勞累的,雖然正是如此,但她把它當成自我磨練,自然而然就熟能生巧。人有無限的潛能,潛能是漸進式地運作,人在接受刺激的同時,潛能也正慢慢啟動。
養育三個孩子是張炳惠博士遇到最棘手的情況,但卻也是最幸福、最美麗的景象。這三個孩子在母親去世後分別寄宿寄養家庭,彼此不相往來。所以母親要扮演「黏著劑」,找回家庭的溫度。小孩子總是喜歡跟在媽媽身旁,所以母親更需要想辨法讓家庭再次找回和諧與歡笑。尚未有社會經驗的孩子,會藉著模仿來學習,而母親是他們的貴人。母親的一舉一動對孩子具有相當之影響,並且發揮作用;張炳惠博士秉持著父親的精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她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應該以自己為榜樣,來帶領孩子們學習。」做為自我的提醒,並且堅信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以及才能。
調整孩子們的習慣也讓張炳惠博士耗費不少心血。起初,三個孩子常因各種小事起了大大小小的衝突,輕則皮肉傷,重則瘀血,張炳惠博士在教導的過程中不加註任何的情緒,而是以同理心和珍惜彼此的觀念,來傳達給孩子,在張炳惠博士不願放棄的努力下,孩子們的幼苗終於開花結果。
教育能讓國家走向國際化,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教育環境。父母必定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而教育又可分為「智識教育」及「道德教育」兩大類。張炳惠博士教育孩子的中心主軸在「人性教育」也就是「道德教育」。張炳惠博士雖有極高的學歷,並不加強孩子們智識教育這塊領域,而是培養孩子多觀察、思索宇宙微妙的變化。或許是因為孩子在學校已得到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張炳惠博士就決定教授孩子在學校不易習得的部分。藉由探索以及思考,挖掘出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們多元學習,不侷限於教科書。
張炳惠博士這一生大多時間投入孩子們的教育,為孩子編篡書冊,有些成為學校教科書。她的父親便是她生活中的精神梁柱,他以「人挨餓才能做大事」勉勵,使張炳惠博士在國外留學培養獨立卓越的能力、倫理的教育、民主的精神、科學的態度,發揮教育的影響,甚至被奉為聖明之師。
人人都會因為外在的奔波勞苦以及內在的疲勞而產生身心俱疲的現象,但父親的一番叮嚀,重新點燃生命之火,使她關關難過,關關過。成為成功的媽媽不但成功教育出對社會有貢獻的精英分子,而且影響各國的父母改變態度。
四、討論議題:
我國整體教育偏重於考試,導致孩子的思考容易局限在一個方向,思考不容易無限延伸。為何不讓孩子有更大的思考空間?孩子的教育是社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而社會卻往往偏重於知識方面,大家如果嘗試轉移方向,試用張炳惠博士的方法,必然能像張炳惠博士一樣,獲得超出想像的美好成果。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二年級
班  級:智
科  別:
名  次: 第一名
作  者:范振堉
參賽標題:自身突破
書籍ISBN9789578039407
中文書名:說我沒有影響力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曲家瑞
出版單位:平安文化
出版年月:20150105
版  次:六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曲家瑞老師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靈導師。她總能一語道破我自認為完美的缺失,用他那獨特的口才以及幽默感、見解,給我一劑震撼的強心針,讓我知道自己是有影響力的。
本書以「與自己對話」為主帶入,給今日認為自己很渺小、對這世界毫無影響力的年輕人。她將自己所經歷的挫折,一一轉化成激勵人心的文字,並告訴我們,天才走的快,自己雖走得慢,但只要走得遠,也將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二、內容摘錄:
「莫忘初衷,永保好奇」很多人問我為何總是青春洋溢?我想是因為我總是不替自己設限,時時都有一顆好奇心吧!(P.208
「沒有撞牆期,人生不好玩」。每次的「撞牆期」都格外興奮,因為我的極限在哪裡?連我自己都不知道。人生都會遇到瓶頸的時候,可能讓我們原地踏步,摸不著頭緒,找不到出路,無論使出什麼招術,前方就好像有一堵牆似地讓我們跨越不了。以往瓶頸來的時候,總是讓人逃避,但是無論再怎麼閃躲,我發現只有正面迎戰,才能突破瓶頸,進步到下個階段。 (P.150

三、我的觀點:
這一代的年輕人大多自認渺小,包括我,總認為自己比不上他人,嚴重缺乏自信心。一旦碰撞到挫折與失敗,往往如縮頭烏龜般地放棄,這就是所謂「草莓族」。然而失敗卻是人生必需品,它能瞬間擊垮我們長久以來所堅持的信念,在手足無措的當下,暫時蒙蔽自己的定位,但只要不說放棄,失敗的重霾會漸漸退去,重新尋回方向,使自己更加確立夢想與熱情所在。經由失敗的累積,可以幫我們糾正錯誤,找到對的時機、正確的方向、適當的方法,進而達成目標,獲得成功。但這一切皆建立於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上。
我認為一流的人是無論身處何處,都是以一流的態度,做一流的努力,成為一流的菁英。曲老師於書中提及:「人生際遇都是有意義的,今日你會去到一間學校、一間公司,一定不是失手或是運氣不好。」我想無論自己去到哪裡,都要表現出最好的一面。有時一件事,我會因為沒有達到我要得條件,所以產生無所謂的心理,想著保留實力留到下一次,而不那麼拼命,如此,你就可能陷入標準愈來愈低的泥沼之中,不斷地打轉,那個原本最好的自己也會慢慢消失。在被曲老師一言點醒後,我決定拋棄過往的心態,在每一件事物上,都用全心全力去達成,以其一個最佳的自己。
別人的白眼及臭臉使我了解自己無法討好所有人,但批評一再出現時,要靜心想到底怎麼了。批評雖如苦口的藥,但如果是真誠的,即使令人難受,卻可能比舒服入耳的話,帶來更多養分與學習。而人們總愛聽美言,所以我們究竟要如何面對批評呢?首先,我們必須釐清「批評的對象」。許多人認為批評是指對「個人」攻擊,所以難以心平氣和的去了解批評者所要表達的真正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情緒。「批評」其實是指批評者對受評者的觀點和建議,不是在批斷個人。除了釐清「批評的對象」,我們更要了解「批評的核心」。有許多批評是沒有建設性的,只是出於自身的不悅,所以那些毫無內涵可言,得先過濾掉,確定可用的內容再加以靜下心來思考。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必修課,如果沒有真的學到教訓,就會一直因為相同的原因跌倒受挫,而這往往就是老天給我們的功課。
成功的必要條件是「行動力」和「堅持」。有人是天才橫溢的,但個性卻不善於表達,非常內向;也有人沒什麼天分,卻有一顆充滿好奇,四處發問。結果是沒什麼天分的人較為勝出。自己很有天分,但終將只限於自己所擁有的,然而外頭依舊有無數是要學習的,如果不主動去發問,去互動,自己就無法與他人的知識互相碰撞,就只會局限於那小小的天分之中,無法吸取到更為精華、更為遼闊的學識。學問,意指學習就是要去問。如果你擁有再好的資質,但如果不積極不努力,沒有把握機會,好好表現才華,讓別人看見你的潛力,那也很難成功。不願意主動和別人接觸,不和人來往互動,同樣很難得到機會。所以行動力和堅持是得到成功機會的必須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個人面對問題時所展現出的「誠意」與「態度」,扮演著成功與否的關鍵角色。曲老師在書中提及面試學生時,出了一道難題:「請問你現在要以何方法,才能觸及天花板?」第一位學生立刻笑了出來,以為只是玩笑話;第二位則是在原地跳了幾下,也就放棄地笑了;而最後一位學生很有自信站了起來,竟然開始助跑,跳上了桌子,做出灌籃的動作,嘗試觸碰天花板,在場的人全都嚇了一跳!結果當然是最後一位錄取了。前兩位的態度顯然認為不可能,所以根本沒什麼嘗試就放棄了,第三位則未因任務看似困難又無裡頭而放棄,試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也是因為這股傻勁,讓面試官們見識到他強大的企圖心和行動力。我是平庸的,但拿出了誠意與態度,彷彿鍍了一層金,成了高價值產品。
生活中有許多惱人的差錯,往往成了我最大的阻礙。但我相信只要以誠意、態度再加上堅持及行動力,自己必定離成功越來越近。這本書讓我知道自己是不渺小的,只要拿出上述的條件,小蝦米也能變成A咖。希冀你我都能以此為自許。
四、討論議題:
1.
自己該做些甚麼努力才能在任何時刻表現出一流的自己?
2.
該如何轉換自己的心情去面對別人尖酸刻薄的批評?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二年級
班  級:高二智
科  別: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陳孟絹
參賽標題:我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書籍ISBN9789571366692
中文書名: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原文書名:白先勇細說紅樓夢
書籍作者:白先勇
出版單位: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20160705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白先勇先生稱《紅樓夢》為「天書」。清代以來,「紅學」的學者發表的學說,百家爭鳴,任何一家之言,都難下斷論。本書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主要授課之一,分中英文兩種課程,持續二十多年。近年來出版成書,讓現代人更了解神秘的「紅樓」人物以及整篇鉅作的價值。

二、內容摘錄:
西方小說十九世紀以後有所謂的隱形作者,你看不到作者本人在哪裏,他就讓那個人物自己說話、自己表演。作者把人物放到某一場景,給他製造了一個世界,讓他自己去演,讓讀者自己判斷,作者不來干擾你的看法,因為作者出來講話,讀者不一定相信他。(P.135)
寶玉走了以後,讀者仍覺遺憾、悵然,他留下了這一段俗緣,我們心中還有點補償,這就是《紅樓夢》偉大的地方。它全面照顧,並沒有任何一種的哲學思想或一種宗教來霸佔,這才是中國式的人生。(P.222)

三、我的觀點: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兒童版的大字書,編輯者把男女之事刪掉、把過於辛辣現實的字句詞藻刪掉。我所知道的《紅樓夢》,只限於賈寶玉很溫柔、林黛玉很可憐;有點不喜歡薛寶釵,雖然她不是主動橫刀奪愛。最後,覺得寶玉的出家很莫名,感覺這個故事沒完,反覆看了好幾遍大字書,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
中學時期藉由國文課文的選錄,了解到《紅樓夢》原來從字首到字尾,就是一個謎。這個謎有解,但至今卻幾乎沒人讀懂曹雪芹先生的本意。我了解到,原來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居然代表著賈府由極盛到極衰,驚嘆於作者微妙的筆法,我到圖書館借閱了《紅樓夢》全集,但我卻不是困於古文的艱澀,整篇小說白話居多——作者背後的意義,真的只是反映當代朝政敗壞,以及自己家族的衰亡寫照?借閱白先勇先生的書之後,我看到小說裏更深層的境界。有儒家思想、有道教的思維,在每個人物身上詮釋出來;我看到小說裡有月圓則虧的道理,有世事無常的無奈,《紅樓夢》裡的角色把他們演繹出來:喜、怒、哀、樂。
自己閱讀一篇小說,和別人替你講解這篇小說,真的很不同——尤其我正閱讀的是一篇曠世巨作。自己閱讀小說時,讀到的東西僅限於自己淺陋的見解,但是白先勇先生以細膩的思維,深入談就每個人物的個性、言談舉止,進而讓我得知:原著曹雪芹先生是個心思極敏銳的人,他筆下的每個人物之所以活靈活現,是因為他懂得人性、懂得世事無常,所以他筆下的人物才會活靈活現、他寫無常才能觸動人心。
白先勇先生是外文系畢業,又長期居住在美國,他的文章裡總是會出現一些英文單字,「曹雪芹寫鳳姐作為一個administrator,作為一個行政主管,她怎麼樣的來掌管這個家。」我看到的文字不是現代小說家為刻劃一個角色,塑造那個人的英文很好,自信滿滿,講一句話夾雜幾個英文單字:那樣的文字是沒有靈魂而做作的;白先勇先生的文章則不然,讀他的文章,就像他就坐在你對面的沙發,像自家爺爺微笑對孫兒講故事一樣親切,卻又掌握住重點,一字一句都是精髓。
先生首章即道出整篇小說最後的結局和開頭的關聯:「七十二回以前,賈府怎麼從一開始的最盛漸漸衰落下去,這是一條線。第二條線,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情,黛玉的死,對他攸關重要。」以這段文字來說,我從未深入去想過林黛玉的死為何對賈寶玉如此重要,我只記得賈寶玉失了寶玉便心神無主。也因為讀了先生的解說才知道,原來《紅樓夢》精細到連人物的名字都有意義。像寶玉、黛玉、妙玉、蔣玉菡名字裡的這個「玉」字,就是帶有特殊意義的。像書裡有個ㄚ環小紅,她的本名為紅玉,原文解釋這名字衝犯了寶玉的「玉」字,故改為小紅。先生比較了辰已版本和庚辰版本的不同,庚辰版的小紅名字常常不同,有時為紅兒,有時為紅玉,其實那是不行的,「玉」字,就是牽連到賈寶玉的俗身後續等等,是不能隨便用的。
讀白先勇先生的作品,常使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感覺活在他老人家筆下的光景,目睹國共內戰的殘忍、見歷他與白崇禧將軍深厚的父子之情。但是讀《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本書很不一樣,首先《紅樓夢》本身已是六大奇書之一,它的文學地位是無可動搖的。《紅樓夢》就如一面鏡子,一面看破世界的鏡子,但你看鏡子卻看不破世界,因世界充滿著無常。先生說書也並非王小玉那樣的說唱技巧,先生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對《紅樓夢》的敬重及見解,因而這本書閱讀起來平易近人,卻字字句句都是震撼——八十高齡的先生講解三百多歲的曹雪芹的作品,一個人畢生的體會,融入到書中的角色裡、融入到人情世故裡、融入到世界裡。那是何等寶貴!
白先勇先生的著作總是能帶給我震撼,我覺得他的文字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讀者透過文字能找到和他相同的頻率,感受到他想的、他經歷過的,以及他縝密的思維。這次聽先生細說《紅樓夢》,讓我對《紅樓夢》有了更深的興趣和感觸,而且每每重複看,都有不同的心得。謎題的解,感覺不只一個。先生帶領我思考,也讓我學習如何去思考,又如何統整全部的思考。《紅樓夢》和《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兩本書啟發了我對世界的另一種看法:生命是謎,世界是謎,就算每件事都是天註定好的,也不要失去了解謎的熱情。
 四、討論議題:
《紅樓夢》像謎,世代的「紅學」學者都在研究它,甚至後世傳言《紅樓夢》是反清小說。如果是你來解說這篇鉅作,你認同這篇文章真的是反清文學嗎?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二年級
班  級:智
科  別: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周岑恩
參賽標題: 筧橋精神
書籍ISBN 978986572987
中文書名: 筧橋精神 :空軍抗日戰爭初期血淚史
原文書名:筧橋精神 :空軍抗日戰爭初期血淚史
書籍作者:何邦立
出版單位:獨立作家
出版年月: 2015/6
版  次: 一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編者何邦立,福建壽寧人,國防醫學院畢業,是一名航空醫官,自己本身也是中華民國的飛行員。曾任國防醫學院教授,空軍航太醫學部主任,交通部民用航空醫學中心主任,中華民國航空醫學會理事長等職務。對中華民國抗日戰史頗有研究,現為何宜慈科技發展教育基金會理事。

二、內容摘錄:
八一四筧橋空戰大捷,不僅是空軍的光榮,也是空軍的精神財富。那時的飛行員,如果被人說飛行技術不好、不勇敢、怕危險、怕死,等於受了奇恥大辱,甚而痛不欲生。P.
與強敵八年的拚搏中,他們用生命譜寫中華空軍的光榮歷史!他們用生命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生存!P.251

三、我的觀點:
我今年十八歲,是個熱愛天空的女生。我喜歡閱讀 ,而戰史更是我常涉獵的領域。因為興趣使然,在閒暇之餘,我常一頭栽進書中,沈醉在豐富而迷人的歷史情節裡 。我現在捧著的,是本英勇無畏 ,氣貫長虹的史冊——《筧橋精神》。
一頁頁的翻到最後,視線緩緩滑過最後的字句,我閤上手中的《筧橋精神——空軍抗日戰爭初期血淚史》我的心,仍然沈重著,被空軍將士的英氣懾住, 只心中默默思維著,我手中這令人深感沈痛的年代。
那段歷史, 對我們大多數高中生而言,是相當陌生的, 但是我認為這段歷史, 不應該被遺忘。這當中有多少壯士的犧牲,即使面對血流漂櫓的戰場,碧血灑長空,依然義無反顧的壯烈成仁, 而後代享受著風和日麗的我們, 不該做些什麼嗎?即使只是稱頌緬懷……
而我開始認識那段歷史, 是在造訪空軍官校和嘉義455聯隊之後的事了。 兩年前,我跟著南投的高中職生們到岡山參訪空軍官校及航技學院, 剛開始只聽了短短十分鐘的簡報介紹,真的就讓我感覺身為一個空軍,一個飛行員的不易,肩負了國家安定的重責大任,使我由衷敬佩。
去年,我參訪了嘉義航空基地,使我記憶猶新的,是在志開樓參觀航空第四大隊隊史館的行程。為我們解說的那位教官十分親切,總會問我們:「還有沒有不清楚的?」在第四大隊歷任大隊長那裡,掛著八一四空軍節由來的介紹板。對我而言,這只是個聽過的故事,但我想更瞭解,就在那一區流連許久。那位教官也就詳細的為我們講解,讓我收穫豐富,也激起我更大的好奇心,隨後教官指著高志航問我們:「之前有人認識他嗎?」我舉手,當下也以為會有很多人也會舉手,結果只有我耶!其實我有點被嚇到,一點點錯愕,我只不過有空時翻翻書,看看故事罷了!但也就是那次參訪後,我對那段往事的好奇心也就更濃了。
一行行可歌可泣的字句映入眼簾,一本航空的血淚史,一章章的讀過,一次次的感動與震撼。幾乎每一位犧牲的空軍烈士,生年都不足三十!用一己之性命換取民族光榮,用青春和熱血化做輝煌戰果,化做沒有硝煙的年代。
中國空軍最耳熟能詳的第四大隊的四大金剛:高志航、樂以琴、劉粹剛、李桂丹,在長空中捍衛這片土地。除了他們之外,更有很多很多為國為民捐軀的烈士,不勝枚舉。 他們浴血長空的過往,我雖無法很深入,很精闢的瞭解。然而,我既已讀過了這段歷史,這段忠勇軍魂的故事,我將向他們,向中華民國的空軍們,致上至高無上、最誠摯的敬意與景仰!
四、討論議題:
是什麼信念,使在鐵翼上的勇士能付出青春,以小愛換大愛,以一己之幻軀,換取民族之魂?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一年級
班  級:智
科  別: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楊崴婷
參賽標題:《目送》心得
書籍ISBN9789571348698
中文書名:目送
原文書名:目送
書籍作者:龍應台
出版單位: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0877
版  次:初版一刷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龍應台,作家,筆名胡美麗,台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中華民國文化部首任部長。著名作品有《野火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
龍應台。《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二、內容摘錄:
1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12)
2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P.56)

三、我的觀點:
這是一本關於生死和時間的筆記。
在時光的洪流中,我們的一生也不過曇花一現。這樣的一生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我們有對於彼此深刻的情感。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龍應台女士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手足的攜手共行,寫盡了人生百態,時光消逝,記憶渺茫。她筆下的這七十多篇文章,好比一生的縮影,美麗又惆悵,定格在每一個離我們而去的背影上。
讀完這本書,眼淚會止不住。即使同我如此年輕,也會為她筆下無所不在的悵然而流下淚水。時間不會為誰停留,永遠其實並不存在。我不禁有些害怕,怕我身邊的人也離我而去,然而在怎麼挽留,每個人都有該走的路,該完成的使命。曾經以為我們可以彼此相伴到最後,現在才明白,孤單是無法避免的,知心之人攜手同行,也只能送到路口,再後的,天雨路滑狹窄難行的小巷弄,都是自己的曲折心腸。
大約在國三下學期吧。為了同時考會考和美術班,那段時間幾乎一回家就是在書房埋頭苦讀,或是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每當父母問起學校生活時,為了省時間,總是隨便敷衍過去。父母不斷地關心我,而我卻從沒有問過他們一句最近怎麼樣。
一次放學回家後和家人去吃飯,驀然發現,坐在對面的母親頭髮白了許多,是燈光的緣故嗎?我正為我的目標而奮鬥,然而在我成長的同時,父母卻一點一滴的老去,白髮漸增,皺紋漸深,時間是多麼殘酷啊!我們常追逐著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的往前衝,卻忘身後的父母親,當他們看著我們漸行漸遠的身影,心情會是怎麼樣的五味雜陳呢?
我突然想到我的外婆,她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猶記得,出殯的那天雨味濃重,心臟很悶,但我想那股悶得發慌的心情,並不是因為外婆的去世,也許是母親的淚水,抑或天上的雨水,還是晦暗的天空。也許是年紀小,我訝異於我的無感,就這樣默默的看著他們不捨且心酸的送走外婆。我開始害怕,眼前的父母會不會也像外婆一樣消失,而我和那時候的母親一樣倉皇失措、束手無策。想到這幾個月來的種種,我感到後悔,並且自責。後悔沒有多陪陪父母,後悔在他們關心我時敷衍了事,我不斷抱怨他們不了解我,卻連讓他們了解我的機會都不願意給。多諷刺啊!我把時間和青春大把大把地給了的教科書和分數,卻忘了在身後給我溫暖的父母。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分離是必然的,沒有人能夠一直在一起。情再怎麼深厚,也必須面對生死的考驗。然而正因如此,除了拼命努力往前走外,更要記得回頭望望,看看那些支持你、陪伴你的家人、朋友。也許他們無法陪你走過人生的所有路,無法一直相伴到最後,但你之所以能繼續走下去,全是因為他們給你的溫暖和動力。
很多事,慢慢熱,漸漸冷,等到驚悟,已過了一季。我們總是失去過後,才能學會珍惜。然而有些東西,一但失去,就再也回不來了。讀了這本書,使我能更加珍惜身邊的人。縱使路必須一個人走,但有那些陪伴和支持,便足以對抗未知的困難,而彼此用心相處的時光,將會是一輩子的記憶。時間從不等人,必當以一生來珍惜。
四、討論議題:
當我們為自己的夢想往前衝時,要如何能同時為父母著想呢?如何去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呢

     
…………………………………………………………………
學校名稱:南投縣弘明實驗高中
年  級:二年級
班  級:高二智
科  別:普通科
名  次: 第三名
作  者:張簡德涵
參賽標題:我讀《芬蘭驚艷》
書籍ISBN978-957-32-57
中文書名:芬蘭驚艷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吳祥輝
出版單位: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1011
版  次:初版二十二刷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台灣宜蘭人,已《拒絕聯考的小子》一書轟動台灣,帶給台灣的學子、家長們許多省思。作者倡導台灣民主化,並為台灣轉型數次關鍵選舉幕後操盤手。本書是以芬蘭來寫作者一生最關心的事­­-教育與政治。書中,以遠在北歐的美麗國度芬蘭與位於南島語族最北端的寶島台灣作為比較。
二、內容摘錄:
1.
七月的赫爾辛基陽光和煦,海風輕拂。建築物簡潔有致,色彩協調又豐富。港邊碼頭排著紅男綠女、嬰兒老者,等著乘白色的大遊艇出海。人人都是簡便的衣服,少有矯飾。天地間藍白配色,看不到高聳的大樓,視野怡然遼闊。(P26)
2.
「知識就是力量。」不!知是從來不曾產生過巨大的力量。知識只是銅鐵,想像力才能讓它變成器具。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就是這個真理。」真正的力量來自於創造。創造源於想像。(P104)
三、我的觀點:
知識就是力量?隨著新世代的崛起,知識不再是獨行俠,它身旁多了創意與它為伍。在創意的地位日益提升的世代,我們還侷限於課本有限的知識嗎?或是已經放眼望世界,對世界大事聊若指掌?為什麼亞洲的孩子比美洲、歐洲的孩子上課的時間還多,但成效卻有限?是什麼使他們連續三年被評選為「成長競爭力」全球第一名?她,和台灣的差別是什麼?為什麼她,能如此的成功?許多的為什麼在我看完書後一一冒出腦海,然而,這些問題也在腦海中不停的思辯後得到了解答。
誠信」,是「芬蘭識別」之一。在芬蘭「誠信」並不是被「教」出來的,而是從小看著父母親的身教,潛移默化中,深深的植入他們的內心,成為生活中最基本的態度。租屋時,不用保證書、押金,不必提心吊膽的怕被欺騙;租車時,不必擔心車子的保固,而我們,做得到嗎?看著鞋櫃裡的鞋,是否覺得永遠都少一雙?衣櫃裡的衣服,縱使多到放不下了,還是覺得少一件?「夠用就好」是芬蘭的另一個識別,也是他們的生活文化。想要不一定必要,這種精神縱使在芬蘭「最高級」的飯店中也展露無遺,沒有吧台,沒有過多的酒杯、水杯,一切以簡單即是王道。慾望,往往使我們花費了許多金錢、時間,一再追求外在那永遠無法滿足的虛榮與快樂,卻忘了去充實自己的內心,當新鮮感慢慢褪去後,留下的只是一片空虛的歲月。
時代已步入資訊發達的社會,國際交流既快速又方便,儼然成為休戚與共的地球村;在這個村莊中的我們,要如何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呢?從「反服貿」這件事來看,政府是為人民著想,希望人民能放眼看世界,但因為某些人的短視近利,我們失去了良好的機會宏觀世界。雖然大多數的人是有國際觀的,但卻有少數人因為自身利益、害怕未知,而使台灣失去了成長的機會,也使三千兩百萬的人民與後代子子孫孫錯失了與世界接軌的班車。「國際觀」不是一天就能培養起來的,我們必須從小開始培養看世界的胸襟氣度。世界如此的廣大,每分每秒都發生著許多國際大事,台灣雖小巧,但別因為外在環境而改變自己的心胸氣度。
台灣,是塊美麗的寶島。人民,是外國人眼中和善的代表;美食,是打牙祭的天堂。溫和的四季、自由的言論、兩性之間的平權……,也許因為許多的太美好,使我們沉浸於自我的小確幸,忘了看世界。當別人都在奔跑時,我們有什麼理由駐足?有什麼理由沉浸在自己井底中的小世界,說世界真美好?這個世界中太多事是我們所不及、不了解的。我們沒有理由駐足,現實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逸樂而配合我們,唯有不斷的充實自己,一起創造台灣的新識別。
 四、討論議題:
知識是進步的工具,創意使我們進步。二者皆缺一不可,我們該如何在重視讀書而非學習的環境中,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